最近好多朋友開始養魚,但常常搞不清楚水族箱尺寸換算的問題。其實選魚缸不是越大越好,要根據家裡空間和想養的魚種來決定。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幾個實用的尺寸對照表,讓新手也能輕鬆選到適合的魚缸。
首先要知道,水族箱的尺寸通常用「長x寬x高」來表示,單位可能是公分或英吋。這邊整理一個常見尺寸對照表給大家參考:
台灣常用尺寸(公分) | 國際常見尺寸(英吋) | 大約水量(公升) | 適合魚種 |
---|---|---|---|
30x15x18 | 12x6x7 | 8 | 鬥魚、孔雀魚 |
45x30x30 | 18x12x12 | 40 | 燈科魚、小型魚 |
60x30x36 | 24x12x14 | 65 | 中型魚、水草缸 |
90x45x45 | 36x18x18 | 180 | 大型魚、造景缸 |
計算水量有個簡單公式:長(cm)x寬(cm)x高(cm)÷1000=公升數。比如說一個60x30x36的魚缸,算法就是60x30x36÷1000=64.8,大約65公升。這個數字超級重要,因為關係到要買多大功率的過濾器和加熱棒。
很多人在買魚缸時會忽略高度問題,其實不同魚種對水深要求不一樣。像鬥魚喜歡淺水,30公分高就夠了;但如果是養神仙魚這種需要游泳空間的,就要選45公分以上的高度。另外也要考慮到以後維護方不方便,太高的魚缸換水時手會搆不到底,清潔起來很麻煩。
說到過濾系統,水量直接影響到要買多大流量的過濾器。一般建議每小時循環水量要是總水量的5-10倍。以65公升的魚缸為例,就要選每小時325-650公升流量的過濾器。這個數字可以參考過濾器包裝上的「L/H」標示,買之前一定要算清楚才不會白花錢。
新手如何快速計算水族箱尺寸?3分鐘搞懂容量換算
養魚新手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不知道該怎麼計算水族箱容量,其實只要掌握幾個簡單公式就能輕鬆搞定!首先你要準備捲尺量測魚缸的長、寬、高(單位用公分),然後把三個數字相乘再除以1000,就能得到公升數啦。舉例來說,60cm x 30cm x 35cm的魚缸,計算方式就是60×30×35÷1000=63公升,超簡單對吧?
不過要注意的是,實際水量會比計算值少一些,因為我們通常不會把水裝到滿出來,還要扣除底砂、造景和過濾器佔用的空間。建議可以抓個8-9折比較保險,這樣買加溫棒或過濾器時才不會買到不合適的規格。
下面整理幾個常見尺寸的對照表給大家參考:
長(cm) | 寬(cm) | 高(cm) | 計算容量(公升) | 建議實際水量(公升) |
---|---|---|---|---|
30 | 20 | 20 | 12 | 10-11 |
45 | 25 | 30 | 33.75 | 28-30 |
60 | 30 | 35 | 63 | 55-57 |
90 | 45 | 45 | 182.25 | 160-170 |
如果是特殊形狀的魚缸,像是圓柱形或六角形的,計算方式會稍微複雜一點。圓柱形的公式是半徑×半徑×3.14×高÷1000,記得半徑要量內徑才準確喔!建議新手可以先從標準長方形的魚缸開始練習計算,等熟悉後再挑戰特殊造型的魚缸。
另外要提醒大家,不同種類的魚對水體需求也不一樣。像是金魚這類代謝快的魚種,建議每公分魚長要配10公升水;小型燈科魚的話,每公分大約5公升就夠了。所以買魚缸前最好先想好要養什麼魚,才不會發生魚缸太小養不下的窘況。
為什麼養魚前要先算水族箱尺寸?這些眉角要注意,其實關係到魚兒能不能活得健康快樂。很多新手以為隨便買個魚缸就好,結果養沒多久魚就生病或死掉,問題常常出在空間計算錯誤。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,選水族箱時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小細節。
首先要知道,魚缸不是越大越好,重點是要配合你想養的魚種和數量。像是孔雀魚這類小型魚,每隻至少需要2公升的水體;而金魚這種代謝快的魚種,每隻則要20公升以上才夠。如果塞太多魚在太小的空間,水質惡化速度會超快,就算天天換水也救不回來。
魚種類型 | 建議每隻魚所需水量 | 適合水溫範圍 |
---|---|---|
孔雀魚 | 2-3公升 | 24-28°C |
燈科魚 | 1.5-2公升 | 22-26°C |
金魚 | 20-30公升 | 18-24°C |
神仙魚 | 50公升以上 | 26-30°C |
再來要注意魚缸的形狀,長方形的缸比圓形缸更適合養魚。因為水面接觸空氣的面積越大,溶氧量就越高,魚才不會缺氧。很多人家裡擺的那種小圓缸,其實對魚來說根本是折磨,游起來也不舒服。另外缸的深度也要考慮,太深的缸雖然好看,但換水和清潔會變得很麻煩,久了就容易偷懶。
最後提醒,買缸前要先想好要放哪裡。要避開陽光直射的地方,不然藻類會長超快;也要注意櫃子能不能承受重量,一個裝滿水的60公分缸,連同底砂造景可能超過100公斤。這些都是過來人血淚教訓,希望新手們能少走點冤枉路啊!
水族箱尺寸換算懶人包:從公分到公升一次看懂
養魚新手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:「我的魚缸到底能裝多少水?」別擔心,這篇水族箱尺寸換算懶人包讓你輕鬆搞懂公分和公升的轉換。其實算法超簡單,只要記住一個關鍵公式:長(cm) × 寬(cm) × 高(cm) ÷ 1000 = 公升數。舉例來說,一個30公分立方缸就是30×30×30÷1000=27公升,這樣算是不是超直覺?
不過要注意喔,實際水量會比計算值少一點,因為我們通常不會把水裝到最滿,還要扣掉底砂、造景和過濾器佔用的空間。建議可以抓個8-9折來估算實際水量,這樣比較保險。另外提醒大家,魚缸尺寸通常標示的是外徑,玻璃厚度也會影響實際容積,特別是大型水族箱更明顯。
這裡幫大家整理幾個常見尺寸的對照表,買魚缸時可以直接參考:
長(cm) | 寬(cm) | 高(cm) | 約略公升數 |
---|---|---|---|
30 | 30 | 30 | 27L |
45 | 30 | 30 | 40L |
60 | 30 | 36 | 65L |
90 | 45 | 45 | 182L |
120 | 60 | 60 | 432L |
特殊形狀的魚缸算法也不太一樣。像是圓柱缸要用π×半徑²×高÷1000,常見的直徑30公分、高40公分圓缸就是3.14×15×15×40÷1000≈28公升。而弧形缸或子彈缸這類特殊造型,建議直接問店家實際容量最準。有些水族館會標示「實際盛水量」,這種資訊就超級實用啦!
養魚老手都知道,選對魚缸尺寸超級重要。除了考慮擺放空間,更要根據想養的魚種來決定。小型燈魚每公升水可以養1-2隻,但金魚這種代謝快的魚種就要抓更寬鬆。記得留點餘裕給過濾系統和魚隻活動空間,千萬別把魚缸塞得太滿,這樣魚兒才能住得舒服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