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有朋友問我「買11樓好嗎」,這個問題其實蠻值得討論的。在台灣買房,樓層選擇真的是一門學問,尤其是像11樓這種中間偏高的樓層,有它的優勢也有要注意的地方。我自己住過12樓,也聽過不少朋友分享住高樓層的經驗,今天就來聊聊11樓的居住體驗。
首先11樓的視野通常不錯,特別是如果周邊沒有更高的大樓擋住,採光和通風都會比低樓層好很多。不過要注意的是,風大的時候陽台晾衣服可能會被吹走,我朋友就發生過內衣飛到隔壁棟的糗事。另外夏天西曬問題也要考慮,尤其是沒有遮陽設計的話,下午室內溫度會升高不少。
再來就是電梯等待時間的問題,我整理了一個表格比較不同樓層的電梯使用狀況:
樓層區間 | 電梯等待時間 | 停靠次數 | 緊急狀況便利性 |
---|---|---|---|
1-5樓 | 短 | 少 | 高 |
6-10樓 | 中等 | 中等 | 中等 |
11-15樓 | 較長 | 多 | 低 |
11樓屬於要等比較久的區間,特別是上下班尖峰時間。如果社區住戶多但電梯少,可能要等個兩三班才能搭到。我有次趕著出門,等了10分鐘電梯都還沒來,最後只好走樓梯下去,到一樓已經滿頭大汗。
說到安全性,11樓算是消防雲梯車勉強能到達的高度。雖然現在新建大樓都有消防設備,但萬一真的發生火災,高樓層逃生確實比低樓層困難。不過相對的,11樓的隱私性和安靜程度都比低樓層好,比較不用擔心路邊噪音或是被路人一眼看進家裡。
價格方面,11樓通常比頂樓下面的幾個樓層便宜一點,但又比中低樓層貴。如果是預算有限但又想要不錯視野的購屋族,11樓確實是個可以考慮的選擇。不過要記得問清楚水壓問題,有些老舊大樓高樓層水壓不足,洗澡時水會變很小。
為什麼台灣人特別愛買11樓?原來有這些隱藏好處。每次看房仲帶看新建案,11樓的戶型總是特別搶手,這背後其實藏著不少台灣人的購屋智慧,今天就來聊聊這些你可能不知道的眉角!
首先,11樓在台灣被認為是「黃金樓層」,高度剛好避開低樓層的噪音和灰塵,又不會像頂樓那樣有日曬過熱的問題。而且根據消防法規,11樓以下可以不用裝設昂貴的消防灑水系統,對建商來說成本較低,通常開價也會比12樓以上親民一些。再來就是風水考量,台灣人普遍覺得「11」這個數字有「一心一意」的吉祥寓意,比帶「4」的樓層更受歡迎。
11樓的優缺點比較表:
優點 | 缺點 |
---|---|
視野開闊但不會太高 | 電梯等待時間較長 |
空氣品質比低樓層好 | 遇到電梯維修時爬樓梯較累 |
價格通常比12樓以上便宜 | 部分建案管道間設計在11樓 |
消防設備成本較低 | 中低樓層蚊蟲可能飛上來 |
另外從實務面來看,11樓剛好是很多建案「標準層」和「高樓層」的分界點。建商常會把11樓以下的公設比壓低,讓總價看起來更吸引人。而且這個高度剛好可以避開對面大樓的遮蔽,採光通風都不錯,難怪會成為台灣購屋族的首選。不過要注意的是,有些老舊社區的加壓馬達只供應到10樓,買11樓前一定要確認水壓是否充足。
現在新建案越蓋越高,但11樓的熱度始終不減。下次看房時不妨特別注意這個樓層,說不定就能撿到CP值超高的好物件。畢竟台灣人挑房子最在意的就是「價錢合理、住得舒服」,11樓剛好完美符合這兩大需求!
買11樓真的會遇到消防問題嗎?專家來解答
最近好多朋友在問:「買11樓是不是消防車救不到?」其實這個問題沒那麼簡單啦!根據消防法規,台灣的雲梯車最高可以到50公尺左右(大概15-16樓),所以11樓理論上是在救援範圍內的。不過實際狀況還是要看大樓結構、消防設備和現場環境,不是單純看樓層高低就能斷定的。
先來看看消防車的救援能力對照表:
消防車類型 | 最高救援高度 | 對應樓層(約) |
---|---|---|
一般雲梯車 | 32公尺 | 10-11樓 |
高空雲梯車 | 50公尺 | 15-16樓 |
曲臂雲梯車 | 72公尺 | 20樓以上 |
除了消防車能不能到,大樓本身的消防設備更重要!現在新建案依照《建築技術規則》都要有自動灑水系統、排煙設備和防火建材,11樓的消防安檢標準和其他樓層是一樣的。老舊大樓的話就要注意了,尤其那種沒有管委會、消防設備年久失修的社區,不管幾樓都有風險。
另外啊,很多人擔心「高樓層逃生比較慢」,但其實火場逃生不是往下衝就安全。消防員反而建議,如果樓下已經有濃煙,應該要關門待援或往頂樓避難。11樓這種中間樓層反而有更多選擇,不像頂樓只能等直升機(台灣很少用這招)。重點是要平常熟悉逃生路線,家裡準備防煙面罩和手電筒,這些比糾結樓層實際多了!
最後提醒,看屋時可以檢查這些消防細節:逃生梯有沒有堆雜物、警報器會不會響、滅火器有沒有過期。如果真的不放心,直接問管委會最近一次消防安檢是什麼時候,有問題的社區不管幾樓都不要碰啦!
最近好多朋友在問「11樓的房價到底貴不貴?跟其他樓層比一比」,其實這個問題要看很多因素啦!像是景觀、噪音、風水這些都會影響價格。我自己看房經驗是,中高樓層通常最搶手,但11樓剛好卡在一個很微妙的位置,不是最高也不會太低,價格就比較見仁見智囉。
先講講大家最在意的景觀部分。11樓算是中高樓層,視野已經不錯了,但跟頂樓比還是差一點。如果是面公園或河景的建案,11樓可能比低樓層貴個5-10%,但跟20樓以上比又便宜10-15%左右。不過如果是面馬路的戶型,11樓反而因為剛好卡在噪音層(約10-12樓是汽車噪音最明顯的高度),價格可能會比9樓或13樓再低一些。
再來看看台灣人很在意的風水問題。有些長輩會覺得11樓的數字不吉利(因為諧音像「死要」),但年輕人比較不在意這個。我整理了一個簡單的比較表給大家參考:
樓層區間 | 價格差異 | 優點 | 缺點 |
---|---|---|---|
1-5樓 | -15%~-20% | 出入方便 | 潮濕、隱私差 |
6-10樓 | 基準價 | 價格實惠 | 景觀普通 |
11-15樓 | +5%~+10% | 視野較佳 | 可能噪音 |
16-20樓 | +15%~+20% | 景觀好 | 等電梯久 |
頂樓 | +25%~+30% | 無樓上噪音 | 日曬熱 |
另外還要看建案本身條件啦!像是有些豪宅案會把11樓當作「次頂級樓層」來賣,價格就拉很高;但一般住宅的話,11樓通常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選擇。建議大家實際去看屋感受一下,特別是下午時段聽聽看噪音狀況,還有記得檢查水壓夠不夠力,這些都是11樓常見的小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