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整理房間時翻出幾盒2019年Topps出的WWE摔角卡,突然好想「車佢」一下當年的收藏熱情。這些Road to Wrestlemania系列的卡片現在看來還是很經典,特別是卡面那些摔角明星的動作瞬間,印得超有張力,拿在手上都覺得熱血沸騰!
當時這系列最讓人瘋狂的就是各種特殊卡款了,我記得光是基礎卡組就有90張,每包隨機出8張。最特別的是有些卡會用雷射材質印刷,在燈光下轉動時整個摔角手的輪廓會發光,超級炫炮!下面整理幾個當年大家最愛追的卡種:
卡種類型 | 出現機率 | 當時熱門選手卡 |
---|---|---|
基礎卡 | 每包約5-6張 | Roman Reigns |
雷射平行卡 | 1:4包 | Becky Lynch |
親筆簽名卡 | 1:12盒 | The Undertaker |
服裝切片卡 | 1:24盒 | John Cena |
那時候為了湊齊整套,每週末都跟朋友約在卡店交換重複的卡。記得有次用三張AJ Styles換到一張稀有的Daniel Bryan雷射卡,開心到整晚睡不著。現在看這些卡片雖然有些邊角已經有點磨損,但每張背後都有故事啊!像是那張Sasha Banks的卡是在西門町卡店最後一包抽到的,而Charlotte Flair的簽名卡則是生日時同學合送的。
現在摔角卡越來越精緻,但2019這批Road to Wrestlemania還是很多收藏家的最愛。前陣子還在拍賣網站看到有人用蠻高的價格收購完整套組,特別是那些限量50張以內的特別版。不過我應該捨不得賣啦,這些都是青春的記憶,偶爾拿出來「車佢」一下回味當年追卡的瘋狂,感覺還是很棒!
車佢前必知!5個台灣人最常忽略的檢查重點,每次上路前花5分鐘確認這些細節,能讓你避開80%的意外狀況!台灣天氣濕熱又多雨,很多車主都只顧著檢查油量跟胎壓,其實還有很多隱藏版的小地方要注意,今天就來分享那些老司機才知道的實用檢查技巧。
首先一定要看的就是「雨刷膠條」,尤其是梅雨季節來臨前。很多人的雨刷明明已經刮不乾淨了卻還在硬撐,這在台灣的午後雷陣雨時超級危險。用手指摸看看膠條邊緣有沒有龜裂或變形,如果刷過擋風玻璃會留下水痕或發出怪聲,就該換了。再來是「車燈照射角度」,台灣很多山路彎道多,燈光打太高會閃到對向車道,打太低又照不到路。最簡單的檢查方法是晚上把車停在平面牆面前,看燈光切線是否在輪胎高度以上、車牌以下。
檢查項目 | 簡易判斷方式 | 危險指數 |
---|---|---|
雨刷膠條 | 刮拭後有水痕或條紋 | ★★★★ |
車燈角度 | 照射切線超過車牌下緣 | ★★★☆ |
備胎氣壓 | 用手按壓凹陷超過1公分 | ★★☆☆ |
煞車油顏色 | 呈現深褐色或混濁 | ★★★★ |
引擎室老鼠窩 | 有異味或咬痕 | ★★☆☆ |
說到「備胎」就更妙了,十個台灣車主有九個從來沒檢查過備胎狀態。你知道嗎?備胎放太久也是會消氣的!上次我朋友在合歡山上爆胎,結果拿出備胎才發現根本沒氣,最後只好花大錢叫拖吊。建議至少每三個月用手按壓檢查一次,凹陷超過1公分就要補氣。另外「煞車油」的顏色也很重要,正常應該是淡黃色,如果變成深咖啡色代表已經變質,會影響煞車性能,尤其台灣山路多,這個千萬不能馬虎。
最後要提醒大家檢查「引擎室有沒有老鼠窩」,這可不是開玩笑的!台灣很多車都停戶外,老鼠最愛鑽進去咬電線或做窩。我鄰居的車上次發不動,結果修車廠從空氣濾清器裡清出一堆花生殼。平常打開引擎蓋可以聞聞有沒有異味,看看有沒有被咬過的痕跡或小動物的便便,特別是長時間沒開的車更要檢查。
新手必看!車佢時如何避免被坑錢的實用技巧
買車真係一件開心嘅事,但係好多新手都會遇到被車行或中古車商坑錢嘅情況。其實只要掌握幾個小技巧,就可以大大降低被當肥羊宰嘅風險。首先一定要做足功課,唔好一見到心儀嘅車就急住落訂,上網查吓同款車嘅行情價同常見問題,特別係冷門車款更要小心,因為零件可能特別貴或者難搵。
睇車時記住要帶個識車嘅朋友一齊去,如果真係搵唔到人陪,至少都要用手機錄低整個驗車過程。車商最鍾意用「哩數低」、「全原廠保養」呢啲話術,但係實際情況可能完全唔同。建議可以參考下面呢個表格,記低幾個重點檢查項目:
檢查項目 | 注意事項 | 常見陷阱 |
---|---|---|
引擎狀況 | 聽有冇異音,檢查機油顏色 | 調錶車、泡水車引擎易出問題 |
鈑金接縫 | 查看是否平整,間隙是否一致 | 重大事故車鈑金修復痕跡 |
內裝磨損 | 比對哩數與座椅、方向盤磨損程度 | 調錶車內裝與哩數不符 |
維修紀錄 | 要求提供完整保養單據 | 車商可能隱瞞重大維修歷史 |
試車時唔好只係喺車行附近兜圈,最好上快速道路試吓高速行駛嘅表現。記得要試埋煞車、轉彎同各種燈號功能。如果車商急住要你簽約,或者用「今日唔買聽日就冇」呢種話術,十成十都有問題。價錢方面一定要貨比三家,就算係新車都可以去唔同縣市嘅經銷商問價,有時價差可以達到好幾萬。
合約內容要逐條看清楚,特別係交車日期、配備項目同保固條款。有啲車商會玩文字遊戲,例如口頭承諾送嘅配件最後變成要加錢。最穩陣係所有承諾都要白紙黑字寫落合約,最好連配件型號都註明清楚。
車佢達人教你:何時是送修愛車的最佳時機?
各位車主朋友,每次開車時有沒有覺得愛車怪怪的,但又說不上來哪裡不對勁?其實車子跟人一樣,定期檢查才能長保健康。今天就讓車佢達人來分享幾個關鍵時機點,幫你判斷什麼時候該把愛車送進廠維修,避免小問題變成大麻煩。
首先最明顯的就是儀表板亮警示燈啦!不管是引擎燈、機油燈還是ABS燈,只要亮起來就表示車子有狀況。不過有些車主會想說「再開一陣子看看」,這真的母湯喔~根據統計,超過8成的重大故障都是從小警示燈開始的。另外像是開車時聽到異常聲音也要注意,特別是從引擎室、底盤或輪胎傳來的怪聲,這些都是車子在跟你求救的訊號!
說到保養週期,很多車主都只記得每5000公里要換機油,但其實還有很多細節要注意。幫大家整理一個簡單的檢查表:
行駛里程 | 建議檢查項目 |
---|---|
5,000公里 | 機油、機油濾芯、胎壓 |
10,000公里 | 煞車油、冷卻液、空氣濾網 |
20,000公里 | 變速箱油、火星塞、煞車來令片 |
50,000公里 | 正時皮帶、避震器、傳動軸 |
平常開車也要養成好習慣,像是每天早上發動前可以繞車一圈,看看輪胎有沒有消風、車底有沒有漏油。最近天氣這麼熱,更要特別注意冷卻系統和水箱狀況,不然開到一半顧路就尷尬了。另外雨季來臨前記得檢查雨刷和排水孔,台灣的午後雷陣雨可不是開玩笑的。
最後提醒大家,就算車子看起來沒問題,也建議每半年回原廠做一次完整檢查。畢竟有些潛在問題不是我們外行人看得出來的,專業技師用電腦檢測才能發現隱藏故障碼。特別是車齡超過5年的老車,更要提高檢查頻率,這樣才能讓愛車陪你走更遠的路。